一次“测试”引发的惨案:dd 命令写错目标,系统彻底崩盘!

最近,为一批备份服务器进行漏洞修复工作,并按常规进行了重启。遗憾的是,这次重启却意外地导致了几台备份服务主机无法正常启动,操作系统出现了故障,备份服务也因此中断。

经过紧急排查后,我们发现了一个之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:原来很久以前有人执行了一条dd命令,但当时并没有立即重启服务器。直到这次为了修复安全漏洞而进行的重启操作,才触发了这个问题。这条命令就像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,最终引发了这次严重的故障。

这条dd命令毁了系统!

在系统重启前,一切运行正常,没有任何报警信号。而重新启动之后,系统提示:

先检查了磁盘、BIOS设置和启动配置这些常见的地方,但没发现什么问题。然后在其他还没重启的机器上查看了之前执行过的命令,结果找到了一条危险的命令,如下图所示:

复制
dd if=/dev/zero of=/dev/sda bs=10G count=1 iflag=dsync1.

这条命令将 10GB 的全零数据以同步方式直接写入系统磁盘 /dev/sda 的起始位置,彻底覆盖启动扇区和所有原始数据,极具破坏性!

而这位同事的本意,其实是想测试磁盘的读取性能。他原本想执行的命令应该是:

复制
ddif=/dev/sda of=/dev/null bs=32k count=32768 iflag=dsync1.

只是将 if=和 of=位置写反了,就把整个启动盘最关键的引导区域给毁了!

dd是什么?

dd 是Linux/Unix系统中一个用于按块block进行读写数据的命令,能够在设备之间或文件之间进行底层复制、转换、备份与恢复。它被广泛用于:

制作启动盘系统备份还原磁盘性能测试清空磁盘数据(数据粉碎)

然而,dd 因其“直接对块设备操作”的特性,也被称为:

“Data Destroyer(数据毁灭者)”

一不小心,轻则误删文件,重则系统瘫痪!

基本语法:

复制
dd if=<输入源> of=<输出目标> [参数]1.
if(input file):指定输入源,可以是文件或设备,如 /dev/sdaof(output file):指定输出目标,如磁盘、文件或 /dev/null

常配合其他参数使用,如块大小、计数方式、同步策略等。

常用参数说明:

参数名

含义

示例

if=

输入源

if=/dev/sda

of=

输出目标

of=/backup.img

bs=

设置块大小(block size)

bs=1M

 代表每次读写1MB

count=

复制的块数

count=1024

 表示复制1024个块

skip=

跳过输入文件的前N个块

skip=1

 从第2个块开始复制

seek=

跳过输出文件的前N个块

seek=1

 写入时从第2个块开始

iflag=

输入标志

dsync

 强制同步读取

oflag=

输出标志

direct

, sync, append 等

status=

控制输出信息

status=progress

 显示实时进度

总结

我这次完全跳进被人挖好的坑,在重启服务器的时候,一定要仔细检查每一步。建议你注意下面几点,这样可以避免重启后系统进不去:

(1) 请检查/etc/fstab文件,确认以下内容是否正确:

磁盘路径磁盘/分区UUID挂载目录的存在性及准确性关键字(如defaults, xfs, ext4)的正确性
复制
lsblk -f cat /etc/fstab1.2.

(2) 请检查您的磁盘或分区状态是否显示为“rw”,这表示一切正常。

复制
mount|grep"^/dev"1.

(3) 看看日志里有没有提到文件系统损坏的问题,这样可以防止因为文件系统坏了而进不去操作系统。

复制
cat /var/log/messages |egrep-i"xfs|ext"|grep-Ecorrupted|corruption|Failed|error|metadata dmesg-T|egrep-i"xfs|ext"|grep-Ecorrupted|corruption|Failed|error|metadata1.2.

(4) 审查历史命令,查看是否执行了一些高危的操作

复制
history|grepdd|grep sda1.

阅读剩余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