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SQL中的八种锁!你知道几种?
前言
在双11期间,支付宝数据库集群每秒处理25万笔交易,而支撑这一切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MySQL的锁机制。
很多小伙伴在工作中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
凌晨批量处理数据时系统突然卡死。高并发场景下出现诡异的死锁报错。明明只更新一行却导致全表阻塞。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聊聊MySQL的8种锁,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。
一、锁的本质:并发控制的基石
1.为什么需要锁?
当多个事务同时操作同一数据时,可能引发:
脏读:读到未提交的数据不可重复读:同事务内两次读取结果不同幻读:同条件查询出现新记录锁的作用:通过对数据资源加锁,实现事务的隔离性(ACID中的"I")
二、锁的分类全景图
1.按粒度划分
按粒度划分为:
表锁页锁行锁2.按模式划分
锁类型
共享性
典型场景
共享锁(S)
可共享
SELECT ... LOCK IN SHARE MODE
排他锁(X)
独占
UPDATE/DELETE/INSERT
意向共享锁(IS)
表级标记
准备加行级S锁前
意向排他锁(IX)
表级标记
准备加行级X锁前
三、行级锁:高并发的核心战场
1.记录锁(Record Lock)
锁定索引记录:
底层实现:
2.间隙锁(Gap Lock)
锁定索引区间(解决幻读):
假设当前表结构:id主键(当前有id=1,5,10)
锁定范围:
3.临键锁(Next-Key Lock)
记录锁+间隙锁组合:
假设当前数据库隔离级别是RR(Repeatable Read):
锁范围示意图:
四、表级锁:全表扫描的保护伞
1.表锁(Table Lock)
显式加锁:
隐式加锁(DDL操作自动加锁):
2.元数据锁(MDL)
保护表结构:
等待链:
五、死锁:高并发的终极挑战
1.经典死锁场景
死锁形成过程:
2.死锁检测与解决
自动检测:
手动处理:
六、锁监控与优化实战
1.锁等待分析
2.索引优化避免全表锁
问题SQL:
优化方案:
3.锁超时配置
七、不同隔离级别的锁差异
隔离级别
脏读
不可重复读
幻读
锁机制
读未提交(Read Uncommitted)
可能
可能
可能
不加锁
读已提交(Read Committed)
不可能
可能
可能
语句级快照
可重复读(Repeatable Read)
不可能
不可能
可能(*)
临键锁(默认)
串行化(Serializable)
不可能
不可能
不可能
全表锁
InnoDB在RR级别通过Next-Key Lock解决幻读问题。
八、锁机制最佳实践
1. 锁优化口诀
一快:事务执行要快。二小:锁粒度尽量小。三避免:避免大事务、全表扫描、长等待 。2. 不同场景锁选择
场景
推荐方案
精确更新单行
行级X锁(WHERE主键)
范围更新
Next-Key Lock(RR隔离级别)
全表更新
分批提交+低峰期执行
结构变更
PT-Online-Schema-Change工具
总结
锁是双刃剑:保护数据一致性的同时降低并发度粒度决定性能:行锁 > 页锁 > 表锁隔离级别是基础:根据业务选择合适级别(推荐RR)索引是钥匙:80%的锁问题可通过优化索引解决监控是眼睛:善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正如数据库专家Michael Stonebraker所言:“The best locking strategy is no locking at all.”
最高明的锁策略是“无锁”,而这正是我们不断优化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