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这一招,网络分层再也不会忘!
说到计算机网络,肯定绕不开要对网络分层模型 进行了解。
但说实话,很多人一看到七层、四层一大堆专业名词就开始头大:什么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,和我发个消息有啥关系?
别急,今天神唱 就用一招,让你彻底搞懂网络分层模型,一次记牢,终身不忘!
先讲点道理:网络分层就像搭积木,把复杂问题拆小,层层分工、各司其职。
如果你想发条微信给朋友:
你写内容 → 手机打包发送 → 网络转发 → 对方接收展示中间要经历信号、电缆、IP地址、TCP协议、加密、编码……这么多细节,要是不分层,工程师都疯了。
所以,分层 = 拆解复杂通信流程,让协议标准化、模块化、可替换。
对于程序员的我很好理解,网络分层的本质,就像 Java 项目的架构设计:高内聚、低耦合,各层定义清晰,既便于开发维护,也方便替换协议或组件。如果你所有逻辑都写在一个类里,那就成了史诗级大坨屎山 , 谁都维护不了。
2. OSI 七层模型经典的 OSI 模型 有 7 层,层层叠叠,像汉堡一样:
神唱之前一直记不住他们的顺序,最后我索性直接记一段话就行,应表会传网数物 。真实好用忘不掉。
简化理解:
层级
功能通俗解释
举个例子
应用层
你要干什么?
浏览网页、收发邮件
表示层
数据长啥样?
编码格式、加密解密
会话层
和谁聊?怎么聊?
建立/维护/断开连接
传输层
可靠不丢包吗?
TCP、UDP
网络层
走哪条路?
IP寻址、路由选择
数据链路层
哪个车道?怎么送?
MAC 地址、以太网帧
物理层
电信号/光信号
电缆、光纤、无线电波
3. TCP/IP 模型:实用派代表说实话,虽然 OSI 模型概念清晰,但我们实际工程中用得更多的是 TCP/IP 模型,也叫四层模型:
映射关系一览表:
TCP/IP 四层
对应 OSI 层级
举例协议
应用层
应用 + 表示 + 会话
HTTP、FTP、DNS
传输层
传输层
TCP、UDP
网络层
网络层
IP、ICMP
网络接口层
数据链路 + 物理层
Ethernet、Wi-Fi
4. “打包和拆包”的逆向思维记住一个核心概念:发送方:从上往下打包 → 接收方:从下往上拆包
假设你在浏览器发一个 HTTP 请求:
应用层:写好内容,用 HTTP 封装传输层:打包成 TCP 段网络层:加 IP 地址,变成 IP 包数据链路层:加 MAC 地址,变成以太网帧物理层:变成电信号发出去!然后在接收端:
物理层:电信号接收数据链路层:拆出 MAC 地址网络层:拆出 IP 包传输层:拼装 TCP 数据应用层:还原成网页